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認 識 性 病~《愛滋病、梅毒》

 

疾病名稱

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,愛滋病

疾病分類

急性出血熱症候群

疾病介紹

第一批病例報告於1981年,一般相信此病始於1970年代,由非洲流行蔓延到歐洲、美洲,爾後到大洋洲、亞洲,短短數年間全世界五大洲均被波及,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公元2000年,全世界將有四千萬人感染,其中42%將在亞洲地區。台灣地區於198412月發現第一個外籍旅客(美國人)病例,19863月發現第一個本國籍病例,爾後逐年增加;到民國八十年有急劇增加的趨勢,至民國893月,篩檢出2,773例愛滋病毒抗體陽性,本國籍佔2,514例,外國籍佔259例,其中905例已發病。依本國籍2,514位個案中其感染途徑危險因素分類:男同(雙)性戀佔43.8%,靜脈藥癮佔2.1%,異性戀佔41.0%,血友病患佔2.1%;年齡分佈方面:82%以上為2049歲者,1019歲的的青少年佔4.5%;職業分佈以商最多,佔16.4%、工佔15.2%次之、學生佔5.3%。

 愛滋病自1981年第一批病例報告於美國「疾病與死亡週報」,至今(199912月)預估有三千三百六十萬以上的人感染,是世界性而非地區的疾病,因此被喻為本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,它能威脅人類的生命,有廿世紀黑死病之稱。感染愛滋病毒之後,開始沒有任何症狀或不舒服,但過了幾個星期,部分病患可能出現短暫性,類似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輕微全身性症狀,如淋巴腺腫、脾腫、發燒、疲倦、皮膚疹、肌肉關節酸痛 …… 等等,持續約幾天或幾星期,爾後大部分症狀可自然消失,而進入無症狀的感染狀態,即所謂潛伏期。潛伏期多久會發病,到目前並無定論,或半年到 5年、7年、10年或更久不等。很多學者專家研究報告,有1520%感染者在五年內發病,約50%在710年內發病,發病後在35年內死亡,死亡率極高。愛滋病的臨床症狀千變萬化,無固定表徵,主要視其免疫功能、抵抗力強弱,感染到何種病菌,感染到身體何部位,即何種伺機性感染而定,譬如感染上肺囊蟲引起肺炎症狀,感染肺結核菌引起肺結核症狀,感染口腔念珠菌引起念珠菌症狀 …… 等等。

感染愛滋病毒到抗體產生,平均約需6週至12週的時間,在此抗體尚未產生的時期,就是所謂的「空窗期」。目前最常用的檢體愛滋病毒抗體是用酵素免疫分析法(ELISA)檢驗,其敏感度及特異性均高,兩次陽性反應後,再以西方墨點法(Western Blot)做確認試驗,以減少偽陽性反應。另外尚有病毒的培養或聚合 連鎖反應( PCR)等種種檢驗方法。

傳染途徑

性傳染

傳染期

無論是無症狀的潛伏期(感染者),或有症狀的病人(愛滋病患),均有傳染性,可傳染給他人。

致病原

人類免疫缺乏病毒( HIV

臨床症狀

愛滋病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(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;簡稱AIDS),是一種傳染病,可預防的。此症是由愛滋病毒(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, HIV,人類免疫缺乏病毒)所引起的。此種病毒可侵犯並破壞人體免疫系統,使人免疫機能減低,身體抵抗力降低,導致病毒、細菌、黴菌、原蟲等可輕易侵入人體,而引起各種伺機性感染;或發生與免疫有關的癌症,最後導致死亡。

潛伏期

不一定 ,感染後通常約有612週產生抗體

防疫作法

一、預防

(一)衛生教育(含性教育),透過各種管道,包括學校做教育工作。讓民眾認識愛滋病,瞭解愛滋病如何傳染,如何預防。
(二)針對愛滋病的傳染途徑,做適當的防範措施,可避免感染。
(三)性伴侶愈多,感染愛滋病機會愈大,避免婚外性行為,性伴侶愈單純、愈固定,愈安全;避免肛交,不涉足風月場所。
(四)推廣保險套正確且全程使用,避免體液交換。
(五)對捐血者血液進行全面性篩檢愛滋病毒抗體。
(六)血液製劑、如第因子,應加以處理、消毒、滅菌。
(七)使用拋棄式空針,避免共用針筒、針頭。
(八)醫療人員亦可能因不小心經由針刺或醫療器械而受感染,應避免針頭回套,並加以消毒。以防治B型肝炎傳染的防護工作,
已足以適用於防治愛滋病。
(九)經由器官移植與人工授精,亦為另一感染途徑,因此在進行此類手術前,篩檢愛滋病毒是必要的。
(十)有高危險性行為者如同性戀者靜脈藥癮者,從事色情交易者及性病患者等應做愛愛滋病毒的篩檢,女性若已知是感染者,
應採取避孕或終止妊娠,以免傳染給下一代。

二、患者、接觸者和接觸場所的防治
(一)愛滋病感染者或病患為法定傳染病,凡診斷或檢查出該病,應於24小時內向當地衛生主管機關報告。
(二)隔離:對病患採取全面性的防範措施,且應提高警覺、避免血液或性接觸。
(三)消毒:患者的血液或污染的物品,應做適當的消毒,如煮沸消毒、酒精、雙氧水、漂白水、肥皂水、強酸、強鹼 ……
,均可消毒。
(四)對篩檢出來的愛滋病感染者或患者,及其接觸者,應做追蹤調查。
(五)對患者應給予治療,含藥物治療,心理輔導及病人衛生教育,並定期複查,評估其治療效果。目前針對愛滋病毒的治療是
使用雞尾酒式混合療法,同時針對其伺機性感染,加以治療。心理輔導感染者及病患,給予更多的關懷、愛心與耐心、保護其隱私權,就學與工作權。
(六)接觸者的預防接種:目前尚無疫苗可供預防接種

 

疾病名稱

梅毒

疾病分類

其他報告症候群

疾病介紹

梅 毒是由梅毒螺旋體的病菌所引致之一種臨床症狀複雜、變異性大的慢性性傳染病。螺旋菌入侵人體通常在皮膚或黏膜破損處,在該處形成頗具特徵性之原發性病灶。 感染後不久,螺旋菌很快散播全身,可以侵犯幾乎全身之器官及組織,產生變化多端之臨床症狀。 但梅毒也可以完全無臨床症狀,只能靠梅毒血清檢驗證實其存在,這種潛伏狀態即所謂隱性梅毒。梅毒主要由性交傳染,也可經由輸血輸染;或婦女懷孕時罹患梅 毒,經由胎盤而感染胎兒,造成先天性梅毒。

全球性,好發於2035歲之年輕人。一般而言城市較鄉村盛行,男人多於女人。1970年代末期以及1980年代初期,梅毒在男性同性戀人士達到一個高盛行期,1983年以後即降低。但1986年在美國若干地區,報告之梅毒病例數開始上昇,這種趨勢持續到1990年。亂服藥物及嫖妓乃主要之危險因素。近年來梅毒有全球性升高之趨勢,國內也不例外。

傳染途徑

性傳染

傳染期

一般感染後 2年內最具傳染性之時期,特別是第一期、第二期梅毒,超過2年傳染力較弱,愈晚期傳染性則愈弱。適量之青黴素治療可在2448小時降低病患之傳染性。

致病原

梅毒螺旋菌

臨床症狀

根 據傳染期程及傳染性之有無,梅毒分為早期及晚期梅毒。早期梅毒指感染後兩年內之時期,包括初期梅毒、二期梅毒、復發性梅毒以及早期隱性梅毒,早期梅毒傳染 性較強;罹患梅毒超過兩年,通常傳染性較弱,是為晚期梅毒,即三期梅毒;並包括晚期隱性梅毒,以及心臟血管性及神經性梅毒。

1、初期梅毒
感染後24週 或更久在接觸處出現無痛性潰瘍。開始時為丘疹,不久即變為潰瘍,多為單個病灶,潰瘍界限分明,表面呈肉紅色糜爛,不易出血,邊界及底部有浸潤化而呈硬感, 觸摸之如感覺皮下埋一鈕扣狀,故有硬性下疳之稱,無壓痛感,但壓之有清澈之滲出液溢出,內含大量之梅毒螺旋菌,故傳染性極高。局部淋巴腺腫大隨硬性下疳出 現不久即發生,淋巴腺腫不痛,無壓痛感,堅實似橡皮,各自單獨存在不相結合,不與皮膚或皮下組織沾連。硬性下疳好發於男性陰莖上任何部位,女性則好發於女 陰,亦可能生於身體任何部位。假如硬性下疳併發其他細菌感染,則下疳本身及淋巴腺腫可能有痛或壓痛感。下疳如果發生在生殖器則淋巴腺腫多為兩側性,病灶如 發生在非生殖器上則為單側性。如病灶只發生於子宮頸或直腸,淋巴腺腫發生於深部而不容易被摸得到。縱使無治療,硬性下疳經數週後會自動癒合消失。

2、二期梅毒
硬性下疳出現後46週 會逐漸消失,而梅毒螺旋菌已從淋巴結進入血液並散播全身,以致全身組織器官全受影響,並能出現全性症狀,包括頭痛、倦怠、噁心、發燒、體重減輕,肌肉、骨 骼及關節疼痛,尤其在晚上更甚。皮疹是二期梅毒最常見之症狀,常為全身對稱性,多無自覺症狀,可出現於手掌及足蹠,開始時皮疹晦暗不明顯,稍後則異常突 顯。皮疹之形態包括斑疹、丘疹、脫屑性丘疹及膿  。在身體皺褶處(如肛門)之皮疹,由於濕熱及磨擦產生表淺性潰瘍,稱「扁平濕疣」,內含無數梅毒螺旋菌,故具高傳染性。有時皮疹排列成螺形,造成外形特殊 之環形病灶;皮疹發生於毛孔,似毛囊炎。毛髮脫落造成「蟲蝕狀脫毛症」。脫屑性丘疹病灶似乾癬,膿  性病灶則十分罕見。

二期梅毒之皮疹與多種其他皮膚疾病外觀類似,容易導致誤診,不可不慎。皮疹出現於黏膜,造成表淺性之潰瘍,稱為Mucous patches, 常見於口腔、鼻腔及陰道,甚至胃部也曾有報導。全身性淋巴腺腫也是二期梅毒常見症狀之一。腫大之淋巴腺堅實似橡皮,各自分立不相融合,無壓痛,好發於鼠 蹊、頸部、枕部、腋部及上髁部之淋巴腫。二期梅毒時神經系統常被侵犯,但症狀輕微不明顯,主要為頭痛、嘔吐及視乳頭水腫等,而腦脊髓液則呈現抗體反應,蛋 白及細胞增多。二期梅毒症狀經過數週到1年長短不定之時期會自動消失,而進入隱性梅毒期。在這段時期內,復發性皮疹及黏膜病灶可能再度出現,造成復發性梅毒。

3、隱性梅毒
隱性梅毒是指梅毒進入完全無臨床症狀的時期,可分為早期隱性梅毒及晚期隱性梅毒。早期隱性梅毒為感染後未超過1年之無症狀期病患仍具傳染性;晚期隱性梅毒則指感染超過1年 之無症狀期,傳染力較弱。此段時期之腦脊髓液無異常變化。隱性梅毒之診斷端賴過去病史,以及陽性梅毒血清反應。通常乃因病患作婚前、輸血、兵役、移民或其 他原因例行梅毒血清篩檢,才發現血液有所謂「不乾淨」。這類病人雖然並無臨床症狀,但體內仍有梅毒螺旋菌存在,對身體組織器官仍有破壞性。

4、三期梅毒
屬晚期梅毒,三期梅毒通常發生於感染後37年,不少病患未曾經過一期或二期梅毒即進入三期梅毒,主要病變為「梅毒腫」,好犯皮膚、上表皮組織以及骨骼肌肉組織。皮膚梅毒腫有三種表現,即結節型、乾癬樣型及表皮下梅毒腫。

5、心臟血管性梅毒
抗生素未發明以前,長期追蹤檢查1,000名未經治療之梅毒病患,約10%會演變心臟血管病變,病發後1020年發生。男性患者多於女性,黑種人又較白種人容易發病,其病變主要是主動脈炎、冠狀動脈入口狹窄、動脈瘤等。

6、神經性梅毒
 10%未經治療之梅毒病患於病發後1030年 發生神經性梅毒。男性患者多於女性,而白種人較黑種人容易得病,神經性梅毒分為無症狀之神經性梅毒、腦膜血管性梅毒以及腦實質性梅毒。無症狀之神經性梅毒 在臨床上無任何表徵,只有梅毒血清及腦骨髓液檢查異常。腦膜血管性梅毒常在感染後五年發病,臨床表現多變化,依侵犯部位分為腦性、週邊神經性、及腦脊髓性 病變。臨床上有頭痛、煩躁不安、複視、記憶力消退、神情面貌淡漠、癲癇、小便失禁、半身不遂等。腦實質性梅毒則分精神錯亂性全身癱瘓及脊髓癆。

7、先天性梅毒
先天性梅毒非遺傳性疾病,先天性梅毒與後天性梅毒有二點極不相同之處,餘則十分相似。第一、先天性梅毒不出現硬性下疳;第二、先天性梅毒可出現水性病灶。一般認為懷孕頭 4個月梅毒螺旋菌不能通過胎盤,所以早期的胎兒不被感染,但也有例外之情形。先天性梅毒分早期和晚期。出生後2年 內屬早期先天性梅毒,臨床症狀似後天性二期梅毒。最早出現之皮膚病灶是水性病灶 ,好發於手掌及足蹠,可能出生時即存在,內含大量螺旋菌。其他皮膚黏膜病灶包括老人樣容貌、色素沈著斑、梅毒性禿髮、梅毒性甲床炎及黏膜斑疹等。黏膜斑疹 可能生於鼻腔引起所謂梅毒性鼻漏。此外還有極端疼痛性之梅毒性假麻痺,輕觸也會引致嬰兒大哭,超過 2年 以上的先天性梅毒屬於晚期梅毒,大部分患者已進入潛伏期。梅毒腫仍然為此期之典型病灶,發生於上顎及鼻中膈可造成穿孔及下陷,在骨骼則為骨骼骨膜炎及軍刀 狀脛。晚期先天神經性梅毒與後天神經性梅毒之臨床表現差不多,此外尚有許多繁雜之表現、無法一一詳述,值得一提的有:間質性角膜炎、Clutton氏關節,Hutchinson氏三徵,即Hutchinson氏齒、間質性角膜炎及耳聾,以及先天性梅毒瘢痕,如馬鞍鼻、哈巴狗樣臉、皸裂、桑椹樣臼齒、角膜混濁、脈絡膜網膜炎等。

防疫作法

預防方法:
梅毒預防措施,適用於其他各種性傳染。
()健康之全面性提昇,衛生教育與性教育之推廣。把梅毒血清檢查列為性病科門診及產前檢查之例行篩檢項目。如孕婦有可疑之高危險因素,更應在懷孕前期及後期各驗血1次,甚至臨產時之血清篩檢,俾能有效預防先天性梅毒之發生。
()有效防止及控制娼妓、特種營業人員、以及與其有性接觸的人所發生之性傳染病;避免多重之性活動,推廣正確之個人預防方法,例如正確使用保險套,不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,不胡亂使用藥物。
()提供夠水準而且方便就診之門診,鼓勵病患多加利用,以達早期診斷與有效治療之效果及取締密醫之醫療行為。
二、病患以及性接觸者之處理
(一)梅毒為報告傳染病,確定個案應呈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,絕對尊重個人隱私。
(二)隔離:早期梅毒病患特別是第一期第二期梅毒及早期先天性梅毒之血液、體液和分泌物均有傳染性,故其處理要特別小
心。晚期梅毒病患傳染力較弱,故其血液、體液及分泌物同一般性處理方法即可。病患在未治癒前絕不與他人性交,以防止感染他人;治療後應定期複檢及避免再度受感染。
(三)消毒:病患未經治療,其分泌物及污染物品應接受消毒,但已接受適當處理及治療之個案則已不具感染性。
(四)檢疫:無需要。
(五)疫苗:無。
(六)性接觸者之追蹤、檢查以及感染來源之確認
追蹤性接觸者使其接受檢查,以避免乒乓式感染,追蹤對象則視病患之病程不同而有異。
1、一期梅毒:病發前3個月內之所有性接觸者。
2、二期梅毒:病發前6個月內所有性接觸者。
3、早期隱性期梅毒:假如一期及二期梅毒無法確定,則以過去1年內之性接觸者為對象。
4、晚期梅毒以及晚期隱性期梅毒:配偶以及感染梅毒之母親的兒女。
5、先天性梅毒:家庭成員。
已確認之早期梅毒病患因有傳染性,所以他們的性接觸者均需接受治療。
(七)治療:
1、一期、二期或早期隱性梅毒 ─── 適用長效盤尼西林, 1次注射完成治療;對不能每天接受注射,以及合作程度不好的病人最適宜。方法:Benzathine penicillin, 2.4 m.u. IM ST
2、對盤尼西林過敏之病患 ─── 可用下列任一種方法: Doxycycline, 100 mg bid p.o. × 14 daysTetracycline, 500 mg q6h p.o. × 14 days
3、晚期梅毒Benzathine penicillin, 2.4 m.u. IM qw × 3 weeks
4、神經性梅毒 ─── 下列任一種方法:
Crystalline penicillin G, 24 m.u.IV q4h × 1014 days
Crystalline penicillin G, 2
4 m.u.IM + probenecid500mg p.o. q4h × 1014 days
*晚期梅毒病人應考慮作腦脊髓液檢查,尤其對治療曾失敗者、同時感染愛滋病病毒者,以及有神經症狀者。
*神經性梅毒病患經治療後,應每6個月作梅毒血清檢查,以及腦脊髓液檢查,一直到腦脊髓液之發生細胞數目變為正常。
*孕婦罹患梅毒,經皮膚過敏試驗證實為盤尼西林過敏,最好接受盤尼西林減敏治療,然後給予適當之劑量作正式治療,紅黴素已證實失敗率過高而不再採用。